刘翠花爽朗的笑道:“都妥了,里正给写了文书,徐才按了手印,这事就算定下来了!”
“那就好,我还怕徐才为难你们,不让大郎跟你离开呢。”
两个老太太进了里屋,刘翠花把刚刚的事跟杨氏一说,给杨氏气个仰倒:“他倒是敢开口,一张嘴要十两银子!”
“谁说不是呢,里正把他骂了一顿,后来把大郎按猪肉折价三十斤卖了,给了他六百文。”
六百文也不少了,刘家娶媳妇才花了八百多文,倒是杨氏不明白刘翠花为何非要买这小子。
刘翠花打发了两个孩子出去玩,跟杨氏说起自己的打算。
“我想着把徐大郎招我们家去,给灵芝当夫婿。”
“啊?这…这这大郎是不是小了点?”
“不小,比灵芝小三岁,正合适!”
“倒也行,他家里那个样,亲爹和后娘又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,将来去了你家,肯定一条心过日子。”
刘翠花连连点头: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我跟树秋年纪大了,没几年好活的了,唯一放心不下就是幺儿,若是我们一蹬腿走了,剩下他自己身边没个哥们弟兄帮衬,以后怎么办呐?”
杨氏拍了她后背一下:“别瞎说,你跟二弟好好保重身体,将来还得给咱们幺儿看孙孙呢。”
刘翠花苦笑,孙子她就不想了,只求幺儿能平平安安活一辈子。
“当初我就不想你们搬走,镇上虽好却也是人生地不熟,哪有在咱们村里自在?守着亲戚有什么事也好有个照应。要不你俩商量商量把地买回来,若是镇上过的不舒坦就搬回来住。”
刘翠花想都没想摇摇头说:“不了,住惯了镇上也一样,让幺儿回来,他不一定愿意。”
杨氏拉着刘翠花的手说:“你轻易不回来,这次多在家住些日子吧。”
“住不了啦,眼下正赶上年关,铺子里正忙的时候,明日就得回去了。明年夏天若是得空,我们再回来。”
杨氏叹了口气:“我这几年身体明显不如过去了,就怕哪天突然走了,想见你一面都难。”
刘翠花眼眶微红:“别说那些,嫂子你身体好着呢。”
年纪越大越开始念旧,年轻时妯娌俩也闹过红脸。如今上面的人没了,只剩下她们这一辈人,反而越来越亲了。
第二天一早,刘老汉收拾了牛车,带着老婆孩子准备回镇上了。
来时车上装了半扇猪肉,几盒糕点,回去的时候车上被塞的满满当当的,都是大哥大嫂给拿的秋货,怕他们在镇上吃不到。
车厢里刘灵芝和徐渊挤在一起,这几日两个孩子的感情越来越好,刘灵芝多了个玩伴也不像从前那样沉默寡言,如今脸上天天挂着笑容。
牛车走到村东头的时候,刘灵芝拍了拍身边的徐渊说:“看,到你家门口了。”
徐渊透过窗缝看到他爹正在扫院子,弟弟徐二郎穿着厚厚的棉袄,追着几只鹅在跑。许是地上有水结了冰,二郎突然摔了一跤,徐才扔下扫把,把儿子抱起来,拍了拍身上的尘土,捏了捏儿子的小鼻子。
“算了,别看了。”刘灵芝把窗户拉好,揽着徐渊靠在自己肩膀上。
徐渊丝毫没觉得难过,反而语气轻快的说:“哥,以后只有你们是我的家人!”
从刘家屯到镇上一共五十多里,都是山路,赶着牛车到了中午才到镇上。
徐渊小时候跟着父亲来过一次,不过那会年纪小,早就记不清了,只知道镇上卖什么的都有,特别热闹。
回到自己的地盘刘灵芝明显话更多了,掀开帘子给徐渊指认路两旁的铺子:“那家是卖面的,他家阳春面两文钱一碗,好吃的紧!旁边那家是卖蒸糕的,一文钱一块,好吃的紧!前面那家是炊饼铺子,一文钱两个,好吃的紧……”
徐渊别的没记住,光记住好吃的紧了。
刘翠花在旁边听得直发笑,笑完又愁的叹气,自家这个小祖宗还是孩子心性,等过几年年纪大了,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。
路上遇上几个熟人,离老远就打招呼:“刘大哥回来了?”
刘老汉笑着应和:“回来了。”
“就等你开张了,孩子馋你家肉都馋哭了。”
刘老汉哈哈一笑:“明日一早就出摊!”
穿过热闹的大街,车子拐进旁边的胡同里,往前走了几百米在一处门前停下。
刘灵芝率先跳下牛车,又拉着徐渊一起下来,指着木头大门说:“到家了!咱家就住这!”
刘翠花把门锁打开,推开沉重的木门,一个宽敞的院子映入眼帘。
地面铺着青砖石板,打扫的干干净净,窗户下面摆了两口大缸,这是冬天用来腌酱菜的。靠墙角种了颗柿子树,冬天树叶都掉光了,只剩下树尖挂着几个被鸟啄剩一半的柿子。
坐北朝南三间正房,旁边有两间偏房,前头还有两间倒坐,两进的院子住三口人,实在宽敞。
别看他家人少,买房子的时候